小七文档网 >
心得体会 > / 正文
学生观看天宫课堂心得体会13篇【完整版】
2023-07-15 15:10:11 ℃学生观看天宫课堂心得体会第1篇“天哪!真神奇!”,一声声惊叹此起彼伏地从教室里传来。是什么让同学们如此兴奋?原来他们正在享受一堂来自太空的授课。“太空是什么样的?”相信同学们都有过这样的疑问,随着人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观看天宫课堂心得体会13篇,供大家参考。
学生观看天宫课堂心得体会 第1篇
“天哪!真神奇!”,一声声惊叹此起彼伏地从教室里传来。是什么让同学们如此兴奋?原来他们正在享受一堂来自太空的授课。
“太空是什么样的?”相信同学们都有过这样的疑问,随着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日益深入,太空神秘的面纱也逐渐被揭开。为了激发同学们探索宇宙的热情,让同学们感受太空的奥秘,“天宫课堂”开课了!
太空中怎样喝水?怎样走路?怎样睡觉?同学们的"问题就像水中浮上的泡泡,一个接着一个,不过不用担心,讲解员老师一一耐心为大家解答。
太空中怎样喝水呢?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太空中是没有水的,那在太空中要怎样用水呢?难道要在太空舱上载几吨水吗?当然不是啦!只需一小袋水和一套再生水装置就可以满足航天员一天的日常用水,而且这种再生水与原水并无区别,可谓节约又环保!而且在太空中,水可是一种神奇的物质,根据日常经验,我们知道不是任何东西掉进水中都会沉下去的,这是因为水有浮力,这种力会托着物体,使其不会下沉。但是在太空中,水的浮力几乎不存在,这就造成了一种有趣的现象——东西掉入水中后会悬浮在水中静止不动!这是多么奇妙啊!
相信同学们都知道,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所以如果要在太空舱中行走,必须得借助特制的钉鞋和太空舱中的把手,在教学中,叶光富老师在太空舱中不断挥舞左手,竟使身体悬浮了起来,这也是失重的原因。根据这个特性,讲解员做出了一个特殊的水球,水球晶莹剔透,里面的水还在不停流动,真是令人惊叹!
我们知道人在太空舱中会悬浮起来,那么在太空中应该怎样睡觉呢?宇航员为了不被“原地升空”,需要睡在特殊的睡袋里,并且把自己绑起来,防止飘来飘去。本次太空授课还让我惊奇的是宇航员们一天会看到十六次日出,真是太神奇了!
太空神奇而美妙绝伦,希望航天员们能够顺利完成任务,返回地球,期望未来有一天我们能够了解到更多太空的奇妙之处,最后祝愿我们祖国的航天事业越来越兴旺发达!
学生观看天宫课堂心得体会 第2篇
今天我上了一节此生中最宝贵的课——天宫课堂。宝贵之处在哪呢?这堂课是由目前在中国空间站工作的三名伟大的宇航员:翟志刚,叶光富,王亚平讲解的。他们代表着中国航天顶端的科研工作者,在工作之余与我们遥远连线直播并在距离地球400公里以外的空间站进行实验,教给我了许多有意思的科学物理知识和现象。
太空授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我最感兴趣的是人体运动实验,航天员叶光富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微重力的太空进行转体运动,不仅幽默风趣,而且还告诉我们角动量的物理知识,也就是描述物体转动的物理量。还有许多实验非常有趣,耐人寻味,传播了载人航天知识。我对变幻莫测的太空许多的疑惑都被解开,拓宽了我的知识面,科普了航天知识,为以后的科学物理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这堂课对我的影响和意义非常大,中国航天从之前的一穷二白到现在已成为世界一流之列,靠的是科学家,科研工作者,宇航员等从事与航天事业的人们一路披荆斩棘的共同坚持与付出。中国一代代航天人为了祖国崇高的`航天事业勇于奉献,担当时代重任,不负人民期望,追逐梦想不断进步的精神让我颇有感触,我懂得了要不断追梦,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把握住机会,努力学习,长大后在祖国和社会需要的岗位上做贡献,让祖国屹立于世界之巅峰。
学生观看天宫课堂心得体会 第3篇
的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情感体验,出生在新世纪的我,见证了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我看到奥运会上中国健儿矫健的`身姿,为祖国感到骄傲;
我看到“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成功,掩饰不住对祖国科技发展的自豪和喜悦;
我还看到互联网已经触及千家万户,鼠标一点,指尖一触,便无处不达……
我在这个发展迅猛的社会里,回首过去,又展望着未来。如何在这大时代的浪潮里求得发展,是我,更是未来的你,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抓准时代脉搏,根据时代需求来完善自我,才不会落于时代。世界的发展用“一日千里”来形容也不为过,这个时代正在走向智能化,讲究高效,正在从注重简单的实用性到满足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发展着。身处科技人文发展不断登上新台阶的你我,唯有不断学习本领,掌握高精尖知识,才不会淹没在时代大潮中。
与时代同行的路上,我们需要一颗强大的抗挫折之心。人生实难,作为青少年的我们,面对着生活中的风浪,又何尝不应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昂扬姿态去面对呢?
然而,与时代同行并不是做一颗随波逐流的海草,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有着自己自由的精神、独立的思考,不会人云亦云,更不会迷失自我,误入歧途。待到你们18岁的时候,也希望你们在斑驳陆离的社会里能够明辨是非,守住底线的同时,更要担起引领时代风向的大旗。
“后之视今,亦尤今之视昔”,无论时代如何变幻,总有一些东西值得追寻,总有一些东西值得坚持,总有一些东西值得坚守。。。。。。当我们都明确自己的使命的时候,当我们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达到统一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时代浪潮中奔涌向前了。
学生观看天宫课堂心得体会 第4篇
今天我上了一节此生中最宝贵的课——天宫课堂。宝贵之处在哪呢?这堂课是由目前在中国空间站工作的三名伟大的宇航员:翟志刚,叶光富,王亚平讲解的。他们代表着中国航天顶端的科研工作者,在工作之余与我们遥远连线直播并在距离地球400公里以外的空间站进行实验,教给我了许多有意思的科学物理知识和现象。
太空授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我最感兴趣的"是人体运动实验,航天员叶光富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微重力的太空进行转体运动,不仅幽默风趣,而且还告诉我们角动量的物理知识,也就是描述物体转动的物理量。还有许多实验非常有趣,耐人寻味,传播了载人航天知识。我对变幻莫测的太空许多的疑惑都被解开,拓宽了我的知识面,科普了航天知识,为以后的科学物理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这堂课对我的影响和意义非常大,中国航天从之前的一穷二白到现在已成为世界一流之列,靠的是科学家,科研工作者,宇航员等从事与航天事业的人们一路披荆斩棘的共同坚持与付出。中国一代代航天人为了祖国崇高的航天事业勇于奉献,担当时代重任,不负人民期望,追逐梦想不断进步的精神让我颇有感触,我懂得了要不断追梦,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把握住机会,努力学习,长大后在祖国和社会需要的岗位上做贡献,让祖国屹立于世界之巅峰。
学生观看天宫课堂心得体会 第5篇
神舟十三号此次的“亮点”颇多:相比神舟十二号在太空驻留3个月,这次是半年,三位航天员将在太空过春节,地球上的我们将历第一次收到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
这是中国女航天员第一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
此次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
此次载人飞行任务将进行2~3次出舱活动等等。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从2003年杨利伟作为中国首个讲入大空的宇航员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到如今我国经有12人去过太空,中国的航天事业正在阔步前进。空间站建造的宏大项目将分步骤有序完成,我们坚信它将在未来圆满顺利进行关乎人类和平与进步的航天梦,会在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不解努力中成为一个个现实,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对中国人来说,在这份激动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份从容。几十年的航天事业,其背后是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我们亲历了自己国家的奋斗历程,我们也在日堂生活的变化中感受到这个国家日新月异的进步。
今后,我们还会见证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等的发射。每一次见证,都更加坚定了人民对国家、对未来的信心。日益雄厦的科技实力是不争的事实,它是人民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变化,而非只是一种幻想。所以,这不只是一个中国航天人代代接力,传承梦想的故事,也是人民更有自信、国家更有实力、民族更有希望的故事。
我们总是忍不住回顾过去,而越是回望历史,越能理解当下。越回顾,就越珍视,我们会不断回顾中国科技事业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在这些里程碑式的事件中寻找民族前行的动力。那些时刻,因为铭记成为永恒。
学生观看天宫课堂心得体会 第6篇
一听说要开一个“天地”之间的课堂,我感到十分好奇。在宇宙里也能上课?大空里也有信号?宇航员老师们会为我们讲解什么知识?我对即将开始的"天地课堂感到十分期待。
“上课铃”打响,从北京主课堂切换到了行驶在浩瀚宇宙中的空间站,三位航天员老师向我们打了招呼,太空里的课程开始了。
王亚平老师先带我们参观了一圈空间站,然后我们观察了在太空中一跳一跳的心肌细胞,又学习的一下空间站里的一些设备。我觉得最有趣的是关于失重环境下水的实验。王老师用水做的一个水球,有点像我们吃的棒棒糖。映出来的倒影是倒过来了,这又有点像那种透明的水晶球,只不过在一闪一闪的发光。将泡腾片放入水球中,立刻起了好多小气泡,让我联想到波光鳞鳞的海面下游动着的沙丁鱼群。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实验,让我体会到了太空的奇妙。然而在无边无际,深邃的宇宙中还有更多的未知等待我们去探索,还有更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解答。加油吧!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学生观看天宫课堂心得体会 第7篇
《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正式开始了,应该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技已经迈向了新的台阶。
在观看直播的同时,其中王亚平老师的实验让我十分难忘。在查阅了网络上的一些内容我把实验的原理弄明白了。水膜张力—液体表面张力在翟志刚老师,叶光富老师的辅助下,航天员王亚平把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中,慢慢抽出金属圈,形成了水膜。接着,她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和女一起完成的花朵折纸。在水膜实验中,这朵花在太空中“绽放“。
在微重力环境下,表面张力很大的水也能够延展成水膜而不像地面上不要加入表面活性剂,贴在水膜上的花朵也因为表面张力而展开。
还有一个实验,我也十分感兴趣,那就是泡腾片实验—浮力消失在授课当中啊,太空教师王亚平就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只见泡腾片在水球里不断冒泡,但在失重环境下,气泡虽然不断产生,但并没有离开水球。而随着气泡不断增多,水球渐变成了一个充满欢乐的“气泡球”,而且产生了阵阵香气。
对此,是因为地球上有浮力,所以水中泡腾片的气泡会向上跑。在太空中,水里的泡腾片产生的气泡因为没有浮力而停留在水球中,让水球变得色彩斑斓。科技强,则国强。自信之路成功,为中国航天点赞。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学生观看天宫课堂心得体会 第8篇
12月9日,我校于今日下午在老师的组织下,同学们坐在教室,通过多媒体观看“天宫课堂”第一课,“天宫课堂”第一课在中国空间展开讲,天宫课堂令我们体会到了探索的`乐趣,感知宇宙奥秘,天地之间进行互动。
“天宫课堂”开讲,太空真奇妙,讲述了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的衣食住行,并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航天服的内部设计以及功能,企鹅服的功能是对降肌肉萎缩,心血管功能下降。接着讲述了细胞生物学夜光服展示失重条件下细胞生长发育研究,详细讲解了心肌细胞,细胞在太空中很神奇,荧光显微镜下跳动,并且一闪一闪的十分震撼,成片的心肌细胞做着收缩运动。
到了同学提问的环节,他们提出的问题也是各有特色,第一位同学向空间站中的叶光富老师,王亚平老师提问,“在空间站里,可以像在地面上一样自由行走吗?”王亚平老师为我们做出了解答,因为空间站中没有重力的帮助,所以空间站中的人无法像人在地面上一样的行走。他们总是飘来飘去的,并且在旋转的过程中,上半身向右转,下半身会向左转,上半身向左转,下半身会向右转,吹气等动作在空间站并不能令其转身,这是叶光富老师向我们展示的,但手臂大幅度转动时,可以令其转身。第二位同学向王亚平老师提问,“在空间站中的生活用水可以循环使用吗?”王亚平老师向我们作出了解答,由于他们用的是处理过的生水,所以不能循环利用。并且水在地面上有浮力作用,把乒乓球放在水杯里向下按,乒乓球会不断的浮出水面,但是在空间站乒乓球并没有浮出水面,而是在被按压后沉在水底,王亚平老师向我们解释,那是因为在空间站中浮力几乎消失。
水膜实验是王亚平老师和叶光富老师共同进行完成的,这个实验使王亚平老师和女儿共同做的花太空绽开了。接着,王亚平老师向水膜中注水,形成一个大水球,通过水球观看,王亚平老师是一个倒立的像,那是凸透镜成像形成的。随后,叶光富老师将水球中的小气泡抽走,并向水球中注射了一个大气泡,通过水球观看,王亚平老师可以看到一正一反两个像。王亚平老师借此向我们提问,“为什么会有一正一反两个像?那是因为水球被气泡分成了两部分。”王亚平老师,叶光富老师还进行了泡腾片实验,画面十分壮观。后面有广西南宁,澳门,四川汶川,北京等几位同学,向叶光富老师和王亚平老师提问了各有特色的问题,叶光富老师和王亚平老师也为他们一一解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
最后,有三位同学说出了他们的感受,第一位同学感觉透镜成像十分震撼;
第二位同学提出,在空间站想要转身的时候,用扇子扇一扇应该也可以转身;
第三位同学道出航天员老师们在空间站要克服重重困难,身负重任的他们是多么的艰难,并且希望自己以后也像航天员老师们一样伟大。
就此,中国空间站首站太空授课成功完成。
我的理想是蓝色的,但在这上面增加了一抹亮眼的红色,那是国旗的颜色。我把蓝色穿在身上,把红色绣在胸口。
学生观看天宫课堂心得体会 第9篇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科学史上有着不可度量的成就。在古代,我们的祖先也许从未想过来到天上,来到月球,更没有想到,自己的后代竟有如此厉害的科技。如今,世界上唯一拥有自己空间站的中国,迎来了一次生动有趣的“天宫课堂”。
一直对太空感兴趣的我,这次课堂,怎么会少的了我?步入太空,许多不同的实验让我目瞪口呆!太空细胞学实验,在与地球条件相差极远的时候,依然可以养活种种生命。太空转身,当你扭动身体时会扭在一起。像这样有趣的事要有很多很多,都是人们一步一步踏出来的,就像鲁迅说的一样:其实地上本没有路,但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看着浩瀚无际的宇宙,是什么让我们能学到如此知识呢?是那些勇于为国家做奉献的宇航员。古往今来,中国人的“飞天梦”从未断绝。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于2016年6月25日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成功发射,这也是文昌航天发射场的首次发射任务。预计到2021年火箭各项技术趋于成熟稳定时,将逐步替代现有的长征二号、三号、四号系列,承担中国80%左右的发射任务。在2021年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开始中国迄今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梦想变为现实,中国再一次踏上了探索太空的征程。一次次不停的探索,一次次突破性的创新,一次次星辰大海的征程,都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拼搏、不畏艰难,都离不开祖国背后的强大支持,我深刻体会到生在新中国,长在五星红旗下的幸福与骄傲。何其有幸生于华夏,见证百年,见证梦想成真!
我的祖国!繁荣昌盛!我的中国,地大物博!
学生观看天宫课堂心得体会 第10篇
斗转星移,岁月如诗。中国航天的每一次发射、每一次飞行、每一次超越,都为世人展现了我们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地球到太空的航天之路。这一过程看似轻描淡写,但现实的征程却刻骨铭心。昨天下午主题活动课时间的《天空课堂第一课》,由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3名航天员在轨介绍展示他们在中国空间站的工作生活场景,向我们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了实时交流。
“身在神州,眼望星光。心底有诗,自在远方。”王亚平老师为全国6000多万名学生太空授课时的`寄语尚萦绕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将成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以及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寻声凝望,原本神秘遥远的深邃太空离我们越来越近,一个个美丽的“飞天梦”正成为现实。她向我们完美诠释了“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让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到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体会家国成就。
几代航天人,一个强国梦。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勋已经牢牢铭刻在新中国史册上,将“中国印迹”深深烙在了全球各地。中国人已然从太空的“访客”变成“房客”。这一份民族自豪感当在每一名中华儿女心中发扬滋长。
中国航天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是对无垠太空的“心之向往”。相信这份以国之名的诗意告白,最终将凝聚成“奋斗吧,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
王亚平说:“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也是学生,我很期待着能够与广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去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获取知识和快乐。”宇宙是浩瀚的,宇宙是神奇的复杂多变的,宇宙中许多奥秘值得探究,这就是科学的态度。
学生观看天宫课堂心得体会 第11篇
今天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的一天,因为老师和我们一起观看了天宫课堂。
通过观看天宫课堂我知道了,为什么三位航天员的脸看上去胖胖的,因为失重环境会导致他(她)们的血液分布和地面不同,下肢的血液会上涌,所以他(她)们的脸看起来胖胖的。
王亚平老师做了好几个小实验,其中我特别感兴趣的一项实验就是“泡腾片实验”,王亚平老师将泡腾片放入蓝色水球里面,泡腾片在水球里面不断的冒泡,产生了许多欢乐的小气泡。水球逐渐变成了一个充满欢乐气泡的气泡球,而且伴随着气泡的产生还有阵阵的香气。哇!真是太神奇了。这个实验把同学们看的"目瞪口呆,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我不禁在心里产生了一个念头,我也特别想去天宫亲自做一下这个实验。
虽然现在只能在远隔千里的电视屏幕上观看太空授课,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可以亲身上太空,与授教老师面对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乐趣。
学生观看天宫课堂心得体会 第12篇
“天宫”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座空间站。你还别说,“天宫”这个名字可不是随便定的,那里面如一座宫殿,样样俱全。
空间站是一个可供宇航员短期住宿,并可以做各种太空研究和实验的“太空酒店式实验室”。那为什么要修建空间站呢?空间站可以测试未来可能用于太空飞行的各种技术设备。还能获得“失重”环境——这种在地面上难以长时间获得的特别环境。但是往返一次太空成本相当高,能一次在太空中多待些时间,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所以这样一个功能全面,又能让宇航员住久一些的地方就诞生了。
首先,我们先来介绍我们“宫殿”的规划。
天和核心舱就是宫殿的卧室,主要供宇航员们居住。货运和载人飞船就如地上的车辆一般,用来运送货物和人员。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目前还暂未完工,它们就是“宫殿”中的研发实验室,用于各种太空实验和科研工作。
太空中会面临各种可想而知的危险,其中的威胁来自于我们熟知的太阳。众所周知,太阳是地球生物赖以生存的依靠,它提供源源不绝的各种能量,滋养万物生长。但是它释放的射线和伽马射线都是非常致命的,这两种射线能轻易穿透你的皮肤,破坏身体所有细胞。那我们在地球上为什么可以天天晒太阳呢?那是因为,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把它们反射或者吸收了。空间站架设的位置必须考虑这个安全因素。国际上一般选择了在距地面1000公里的位置,我们的“天宫”,为了程度的安全,架设在距地面400公里的位置。这样既能获得地球磁场的保护,也能获得大气层的保护,一举两得。
古时的`天宫,据说在云端,那里住着各路神仙,虚无缥缈,看不见摸不着。今时的“天宫”住着许多宇航员和科学家,他们在高高的天上为中国的太空科技进步,不断努力,让我们不再依赖国外技术,在俯瞰地球的同时也能真正放眼整个宇宙,对太空的了解不断深入。
所以,我们的“天宫”真是名副其实的空中宫殿啊!或许这就是“天宫”之名的由来和美好寓意吧。
“天宫”之门已经打开,腾云驾雾,遨游太空,未来可期!
学生观看天宫课堂心得体会 第13篇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科学史上有着不可度量的成就。在古代,我们的祖先也许从未想过来到天上,来到月球,更没有想到,自己的后代竟有如此厉害的科技。如今,世界上唯一拥有自己空间站的中国,迎来了一次生动有趣的“天宫课堂”。
一直对太空感兴趣的我,这次课堂,怎么会少的了我?步入太空,许多不同的实验让我目瞪口呆!太空细胞学实验,在与地球条件相差极远的时候,依然可以养活种种生命。太空转身,当你扭动身体时会扭在一起。像这样有趣的事要有很多很多,都是人们一步一步踏出来的,就像鲁迅说的一样:其实地上本没有路,但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看着浩瀚无际的宇宙,是什么让我们能学到如此知识呢?是那些勇于为国家做奉献的宇航员。古往今来,中国人的“飞天梦”从未断绝。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于2016年6月25日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成功发射,这也是文昌航天发射场的首次发射任务。预计到2021年火箭各项技术趋于成熟稳定时,将逐步替代现有的长征二号、三号、四号系列,承担中国80%左右的发射任务。在2021年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开始中国迄今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梦想变为现实,中国再一次踏上了探索太空的征程。一次次不停的探索,一次次突破性的创新,一次次星辰大海的"征程,都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拼搏、不畏艰难,都离不开祖国背后的强大支持,我深刻体会到生在新中国,长在五星红旗下的幸福与骄傲。何其有幸生于华夏,见证百年,见证梦想成真!
我的祖国!繁荣昌盛!我的中国,地大物博!
猜你喜欢
- 2024-09-18 2023党史发言稿心得体会范本五篇(精选文档)
- 2024-09-12 关于学习四史心得体会研讨发言3篇范本(完整)
- 2024-09-10 体育教学心得体会
- 2024-09-09 2023年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心得体会
- 2024-09-09 2023职业生涯访谈心得体会模板
- 2024-09-09 学生假期打工心得体会3篇
- 2024-09-09 2023年肿瘤医院进修心得体会
- 2024-09-09 关于守纪律心得体会
- 2024-09-08 党史发言稿心得体会【五篇】
- 2024-09-07 教师学法心得体会
- 搜索
-
- 损害营商环境个人心得体会7篇 12-19
- 最新筑牢思想防线,严守纪律底线心得体 06-21
- 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警示教育心得体会( 12-14
- 公安民警纪律作风心得体会(11篇) 12-18
- 关于开展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专项行动 12-11
- 2023年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2500字论文( 05-25
- 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工作心得体会【3篇】 12-19
- 公安转作风树形象心得体会(11篇)【完 12-07
- 2023年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0篇(4篇) 04-22
- 2022年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心得体会 11-27
- 04-232023年年度工作计划免费下载(1合集)(精选文档)
- 04-23新学期新计划免费(九篇)
- 04-23最新机遇记叙文免费(3篇)
- 04-232023职称年终总结报告免费下载(十3篇)
- 04-232023黑孩子罗伯特课文免费下载(3篇)
- 04-23最新个人借款借条样板(10篇)(全文)
- 04-23公司写给客户道歉信免费下载(十一篇)
- 04-23最新物业管理委托服务合同书免费下载(14篇)
- 04-23最新农民工工资承诺书(11篇)(精选文档)
- 04-232023年亲戚结婚请假条(四篇)